陕甘宁边区人物
刘景范
刘景范(1910—1990),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生于1910年。幼时受祖父的启蒙教育,勤奋好学。12岁时丧母,刘景范辍学在家劳动之余,阅读长兄刘志丹从外地寄来的革命书刊。
1928年秋,刘志丹在领导渭华起义失败后,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从此,刘景范在刘志丹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9年春,他协助刘志丹、曹力如通过合法斗争,夺取了保安县民团的正、副团总职务。1930年初,到陕北三边地区的国民党杂牌军中做兵运工作。9月下旬回到家乡协助刘志丹、曹力如等,在永宁山一带组织革命武装。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夏,协助刘志丹在陕甘边的南梁地区组建游击队。这年秋冬,任西北反帝同盟军第二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1933年至1935年夏,历任保安等县游击队长、支队长兼指导员,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第二团团长、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底至1935年,在刘景范的指挥下,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保安为中心的苏区。
1935年9月上旬,刘景范和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得悉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永宁山的消息后,当即召开党政军干部会议,动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欢迎与慰劳红二十五军。会后,又亲自与习仲勋带领保卫分队和交通员去永宁山,迎接红二十五军。但不久因“左”倾错误的执行者在西北苏区进行的错误肃反,刘景范和刘志丹等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被关押,直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才被释放。12月,刘景范任中共三边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部长,解决了因错误肃反造成的遗留问题,扫清了几个县的匪军。后又调任保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部长、陕甘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事部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中共陕甘宁特区党委委员等职务,为红军西征的胜利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做出了贡献。
1939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刘景范被选为边区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后来,边区政府抓“精兵简政”,成立编整委员会,刘景范为委员和召集人。他在精兵简政工作中指出:精兵要淘汰老弱病残,保安队要加强训练,按各地的情况计划进行;简政要彻底纠正头大脚小的毛病,无大作用的机构即予合并或撤销。政令要简,“条文主义”、“朝令夕改”、政令繁琐等通病,定要改正。
1941年6月,时任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的刘景范,受边区政府委托,前往陇东巡视,为期3个月零4天。他了解了陇东地区周边的政治状况,调查协调了盐运工作,并就陇东的党政军民生产情况、财政情况的成绩和弱点,详尽的向边区政府作了汇报。
1942年4月,在边区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刘景范和民政厅副厅长唐洪澄联名提出“为各县按期普选乡市参议会及提早抽选县参议会提案”,并得以通过,边区政府责成民政厅筹划办理。6月,边区政府会议又决定成立第三审案件的审判委员会,由林伯渠、李鼎铭、刘景范、贺连城、毕光斗5人为委员。
1945年2月,边区筹备第三次选举工作,由谢觉哉任主任,刘景范、甘泗淇等为委员。后因谢觉哉另有工作,由刘景范任主任,领导选举工作。4月至6月,刘景范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6年4月,在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刘景范当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国民党军集结部队从北线、西北线、南线进攻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成立总动员委员会,刘景范任主任。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下令进攻延安。3月16日,西北野战军组成,刘景范任后勤司令员兼政委。3月19日下午,胡宗南部侵占延安。刘景范和野战军其他领导人最后撤离延安。
1948年12月,中央决定林伯渠离开陕甘宁边区,前往中央工作。刘景范随之从前线调回延安,接替林伯渠的工作,任代主席。在1949年2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政府委员会暨晋绥代表联席会议上,刘景范被正式任命为边区政府代主席。他在会议上代表边区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1949年5月22日,边区政府会议决定,边区领导机关南迁西安,刘景范组织各部门的干部参加军管会工作,接管西安市。这时的西北解放区扩大到整个陕西关中和宝鸡地区,西面扩大到陇东和平凉等地区,边区政府实际上成为西北的大区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刘景范从1949年10月至1955年先后担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等职。1956年9月出席了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5年至1962年,任国家地质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62年,刘景范因夫人李建彤写的小说《刘志丹》受到株连,被错误地打成“反党分子”。197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刘景范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又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1990年8月9日,刘景范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