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延安精神 原生形态

原生形态

  罗成德(1909—1990),汉族,陕西省延安县罗家湾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延安县委交通员,中共延川县区委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参加组建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七支队并任政治指导员。1935年夏至9月任延川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曾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部长、内务部部长等职。1936年3月至1937年7月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1938年8月到陕西省富县开辟工作,任中共富县县委书记。1940年6月至1941年3月任富县县长兼任富县裁判处(司法处)裁判员。1941年至1945年6月任陕甘宁边区三边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定边城防副司令员,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组织生产自救,开荒种地,大搞食盐生产,发展畜牧业。1943年1月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受到表彰,被评为劳动英雄,获得毛泽东亲笔题写“不怕困难”奖状。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负责人,后任辽西省政府主席、热河省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书记处书记、河北省政协主席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一、主政富县,勇斗敌顽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富县组建革命委员会,1935年建立县、区、乡苏维埃政府。“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至1939年,国民党设国民县政府,使富县成为统战区,即形成国共两党同时执政的双重政权。1940年2月武装推翻国民党政权后,经过9、10两个月的充分酝酿,推选出有工人、农民、绅士、妇女、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党派爱国人士等各界代表39人,为陕甘宁边区富县临时参议会议员,县临时参议会于1940年11月27日在县城召开,县长罗成德作《政府工作报告》。从此,富县正式隶属陕甘宁边区行政建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而在此之前,罗成德就带领党员、干部,紧紧依靠富县群众,从容应付由“白”变“红”新区域之艰难困苦局面。尽管双重政权已经结束,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失败之后,他们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口头上承认富县划归边区,但却将自己的县政府机关保存在洛川等地并专门组织力量向边区进攻,搞“收复失地”的阴谋活动,反而诬陷说边区制造摩擦。顽固派为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制造谣言,扰乱边区,时而派兵发起进攻,破坏团结抗战的大好形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不怕困难的罗成德县长,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展开了公开揭露顽固派的军事摩擦阴谋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巩固了边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例如在富县,28师保安旅于5月9日以4个团的兵力围剿店头,天明开始四面包围,与店头镇驻守的我独立3营激战约5小时,终因寡不敌众,放弃店头,移住双柳树村。此役我方阵亡排长1名、战士1名,负伤战士4名,遗失零星东西甚多。敌人伤亡120人,生俘敌人3名,获轻机枪1挺,自动步枪1支,马步枪4支,子弹6箱。敌人占据店头后,仍在富县边境不断派兵扰乱。骑兵2师及28师以打飞禽走兽为名,挺进富县境内挑拨,企图配合店头敌人的巩固。富县逃出之顽固分子——阮成刚、郭正堂,李蔚枬等,也收留了原来富县逃出的败类分子数十人,编为游击大队,本月内进入富县境内3次扰乱,所做的事情有:(1)拉我们工作人员的家属。日前拉去富县好老百姓3名。一名出了450元钱才赎回,另2名仍然管押,要放回来还要出钱才可。(2)拉哨站放哨之自卫军。于5月19日晚靠近洛川县吉子现镇的太宁村(属富县),晚间有本村自卫军放哨3人;于鸡叫后忽来武装5人,声称是八路军查哨的,将自卫军放哨者3人捕至洛川吉子现,并散发了许多反动标语,传单及顽固分子告富县同胞书300余份。总之,接近洛川一带的富县地区,经常有反动标语发现。(3)利用抓赌博名义抢劫财物,两个月之内发生三次抢劫。①

  

  面对这种严峻局面,罗成德不为所惧,他与富县党政充分发扬民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斗争的胜利。他当时采取的对策是:(1)敌人占领店头,我们以富县各机关的名义发表了《反对顽固分子侵占店头的军事行动》,除在进步报刊上登载外,还在群众中做宣传解释。(2)我方派干部到各区去宣传,揭露顽固分子的阴谋。(3)动员广大人民起来进行反顽固分子的斗争,提高我们的警觉性,避免顽固分子的杀害。罗成德的这些意见,得到边区政府的充分肯定。林伯渠、高自立给罗成德的函中说:“最主要、中心的一环,是要广泛发扬民主主义,尊重民众利益,关心民众痛苦。在任何工作上,不能违反人民的意志,要人民负担,须取得人民的同意,要人民先了解负担的意义,要估计人民可能负担的程度,使他自觉自动的情愿负担。一切强迫命令,不顾民众痛苦的错误,都逐步地完完全全纠正过来。要群众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也一样要经过民主,先提出给人民讨论,使群众自己去考虑,去思索一番,等他了解了真正与他有益,而自觉自愿的去作。过去把发展合作社变成强迫命令的动员,使发展合作社变成人民的一宗负担。动员了群众的股金,又不好好去管理,结果股金亏了。社员又花费金钱,又花费劳力开会,引起群众怨声载道。这种错误,也应完完全全纠正过来。过去有不少干部总是想如何去从群众手中多刮一些来使自己有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更存积得多些。穿二毛皮子也向群众想办法,吃饭也向群众想办法,走路也向群众想办法(动员毛驴),过年也向群众想办法等等,不一而足,至于群众饿得吃树皮也不管。这种错误也都完完全全纠正过来。”②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罗成德清醒地认识到,要打破顽固分子的进攻和阴谋,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此,他们采取了更加具体的措施,认为反革命分子用一切残酷的压迫方法来威胁群众与干部,就是要使群众与干部灰心,不敢革命。他们的办法,就是将上下级干部、干部与人民、人民与人民,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有一个老百姓或干部受压迫,受威胁,就全体起来去援助他、救济他。反共分子在一个村子压迫了一个人民,他们就把这件事告诉全县、全边区的人民知道,大家起来援助他。由于能够充分地联系并代表群众,富县干群团结一致,将富县变成延安的南大门,同时也进一步坚定其不怕困难的意志。

  

  二、三边打盐,不怕困难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执行限共、反共政策,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边区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三边地区地处陕甘宁边区西北部,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故而信天游中有“三边没树石头少,庄户人的日子过不了”之说。另外,三边地区当时遭遇了多年少有的大旱,使得本来的“不毛之地”更加雪上加霜。要让三边老百姓有饭吃,还要筹集军用粮饷,时任三边专区专员的罗成德,面对的局面真是困难重重。

  

  面对困难,罗成德毫不畏惧,他和边区党委领导一起,组织发动军民开展生产自救。当时,三边是边区主要的产盐地区,共五个盐池:老池、苟池、滥泥池及莲花池,计3097亩。有了盐,就意味着可以换回三边军民的粮草和生活必需品,这对于克服经济困难,巩固陕甘宁边区政权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罗成德主政三边,将克服困难的突破口选择在盐业生产上。

  

  三边的盐,在1940年前,政府只收税不管生产,故那时三边盐税亦是由税局兼收。后因1940年遭遇盐荒,影响对边区内外食盐供给,同时食盐又是边区对外争取贸易平衡的主要武器,生产的问题始被政府注意。因此,政府委托军委后勤派人去三边设立盐局,并提出利用兵工完成去年产盐60万驮的计划。那时的生产计划是以军队生产为主,盐民产盐为辅助。经过一年的努力,打盐井,筑盐坝,增辟盐田,提高了产量,军民共产盐70.2万余驮。为了克服困难,增进盐业生产,三边分区政府成立了“盐业中心局”,由罗成德担任打盐、运盐、销盐的总指挥。

  

  罗成德配合盐业局工作,与三边党政领导一起,为三边盐业生产付出大量心血。

  

  一是认真动员生产与组织生产。他们召开了盐民生产动员大会,选出并奖励了劳动英雄,批评了“二流子”,通过了各池的生产计划,发动了竞赛,鼓励了生产热忱,又按户制订了生产计划,做了些宣传鼓动工作。

  

  在各地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在大会上选举了滥泥池周老婆、老池高仲和、苟池李文焕等为劳动英雄。在欢迎刘建章等大会上,王书记、罗专员亲自号召大家生产,并奖给周老婆一套打盐工具,李文焕一面锦旗。这样,就把盐民的生产情绪提高了。

  

  随后,在罗成德等领导下,老池和滥泥池等发动了个人劳动英雄竞赛。竞赛选拔的条件是:生产的盐多、盐好;增加副业收入;全家能劳动的尽员参加生产(如女的送饭,提浪耙等);响应政府号召,服从政府领导。通过竞赛,把64岁的老头子戴林、50多岁的高寡妇、好吃懒做的“二流子”王三等各色劳力都动员起来了。通过池与池的竞赛,在盐质上保证粒大,洗干净,上等盐占60%;在量上保证完成任务,有些盐池还提出超额完成任务,如滥泥池提出超过40%,老池提出超过30%。

  

  制订按户生产计划方面,盐务局曾协同区政府,经过盐户同意,制订了各户的生产计划并在滥泥池和老池检查过一次,起了一些宣传鼓动作用。在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方面,除在大会上批评以外,还选择经济制裁,使他们在社会上吃不开,也收到一些效果。例如老地主在大会上受了感动,以后不再误工;苟池大户郭建额宣布戒烟后感人至深,一时戒烟的很普遍,收到意外之成效。

  

  二是带头实干、苦干。罗成德专员亲到各池巡视,指出一些急需动工、如何动工的工程,召集了莲花池苟池等地地主,当面决定了解决租佃的办法,安定了佃户们的心情,又把定边一带的外来边民,组织起回民生产合作社,送来打盐。检查发现问题后,地委纠正了盐务局靠天吃饭的思想,罗成德亲自打盐、担盐,以至于划破了脚,累得几次病倒仍不休息,三次动员了盐池定边两县民众与机关、部队、学生共3000余人,由县长县委及区乡级干部亲自领导,打了两个礼拜的盐。在这一过程中,罗成德不断到打盐生产第一线去检查打盐工作,亲自蹲点,哪儿有问题就到哪儿去,直到解决为止。当时的运输工具一无所有,全靠肩挑人背牲口驮。三边政府动员了老百姓的大批毛驴、牛、马、骆驼来充任运输工具。盐打好以后,装包由牲口驮上,运到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出售。这支队伍巧妙地周旋于敌占区,换回来大批粮食、布匹和棉花,解决了三边军民的吃、穿、用的问题。在这样的积极领导之下,在这样的生产热潮之下,干部动起来了,盐民也动起来了,虽然盐质要求更高,天灾更重,但盐的产量却大为提高,连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③

  

  另外,三边专署领导下的产盐委员会把外来移民组织起来,分给盐田,让其从事盐业生产。向盐民发放盐贷,规定了春季贷款的原则:各地组织盐民贷款小组,保证用于生产。贷款分两种:一是工具贷款;二是现金贷款,春季贷款30万元,其中老池10万元,苟池8万元,滥泥池7万元,莲花池5万元;临时贷款164.4万元,主要用于支付工资、买米等。他们还组织盐民改进生产技术和方法。当时打盐的方法是比较落后的,春天时将盐田修好,待天下雨后从盐池汲水灌入盐田约二三寸深,日晒七八天至十四五天,及盐结成,耙碎成堆待运。产盐全依自然,若天不下雨或晒盐时间下雨,皆不能产盐,气候变化过骤或东西风盛行,都会影响盐的质量。于是,鼓励盐民在生产技术和方法做了一些改进,主要有灌小水,增加打盐次数;灌冬水肥盐田;发明木轨车从池中往出运盐;创造了大浪耙等。

  

  成立合作社也是当时三边分区政府促进盐业生产的好办法。当时,盐务局按盐民有共同的生产工具、方式、场所及共同生活习惯等,将盐民组织起来,成立盐业生产合作社,老池、苟池、滥泥池、莲花池等都相继成立了盐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社员一般在20人左右,如老池的张肖金合作社有20余名;陈忠合作社有21人;回民合作社有21人。合作社设有理事,常务理事、主任等负责制订计划、组织生产等。合作社是边区盐业生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盐业生产中发挥着提高盐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盐业产量、提高盐业质量等重要作用。如老池的回民合作社,仅四个多月,就靠揽工赚钱5.9万元,打盐6600驮,获得66.5万元,极大地改善盐民生活,也刺激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积极性。④

  

  在罗成德的记忆中,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岁月:白天黑夜没命地开荒、种地,打盐、挖盐、运盐,还不时地和进犯边区的马鸿逵军队作战。仅两年多的时间,粮食生产、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食盐的产销为边区政府奠定了经济基础,军队吃粮有了保障,百姓生活也得以改善。1943年1月14日,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中共中央对领导部队在大生产运动中取得巨大成绩的王震、罗成德等劳动英雄给予了奖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不怕困难”的奖状,授予罗成德同志。至此,我们见证了一个“不怕困难”的罗成德。

  

  罗成德何以不怕困难?

  

  一是苦难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罗成德小小年纪就给地主当长工、放羊。苦难的生活使他懂得了爱和恨,也更加而向往革命。1926年,他参加了革命,次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加剧,他不畏艰险,坚持斗争,多次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农民抗捐抗粮,因而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出狱后,他组织了陕北红军游击队第十七支队,任政治指导员。1936年,他带领游击队攻打富县伪政权,活捉伪县长蒋隆延,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使游击队声威大振,被当地群众称为“抗敌英雄”。早年的斗争生涯,一点一滴地形成了他不畏艰险的性格。

  

  二是密切联系群众,以群众为靠山。在富县,他团结带领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依靠群众的力量,克服种种困难,开创新设区域的新局面。在三边,更是通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积极生产,探索改进生产技术,通过盐业生产克服三边经济等困难。

  

  总之,罗成德的“不怕困难”,在于他善于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形成克服困难、改造历史的强大动力。他的奋斗历程,也正是模范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

  

  ★王东仓

  

  ①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267—268页。

  

  ②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266—267页。

  

  ③周舟、李宗耀、罗北雁:《缅怀罗成德》,《共产党人》1995年第12期。

  

  ④《三边各盐池组织合作社》,《解放日报》1943年4月24日。

  

  联系群众的楷模——毛泽东题词表彰的22位生产英雄/陈燕楠主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1


上一篇:“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贺晋年

下一篇:模范的合作社——延安县南区合作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