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

  改革开放四十年之我见


  王列荣


  作者简介:王列荣,女,汉族,陕西富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54年9月出生,1974年3月参加工作。2007年10月至2012年1月任政协富县委员会主席,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任政协富县委员会调研员。


  我是1974年3月参加工作的,先是在村里教小学,后来分配到南道德乡、城关镇、牛武镇、县妇联任妇女干部。1986年6月提拔任县妇联副主任,后担任民政局副局长、局长职务。2002年12月任副县长,后到人大任副主任。2007年10月任县政协七届委员会主席。2012年1月离岗,退居二线,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至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家乡到县城,犹如我工作岗位的变迁一样,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四十年来,从农村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电讯直到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乡统筹发展,差距越来越小,这些都真真切切地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生活过得比蜜甜。而我作为这些变化的亲历者和目睹者之一,常常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感触颇深。


  一、农村农业


  我作为县妇联副主任在城关公社圣佛峪大队下乡负责土地承包,重新丈量土地,按社员农户人口重新分配承包。那时的农民也像电视剧《小岗村》一样,有积极拥护、踊跃参与的,也有迟疑不决、犹犹豫豫的,但多数农民还是响应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我们工作组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时完成了该大队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县农民也都逐步实现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发展农业生产。从此不但解决了农民的吃饱问题,而且解决了吃好的问题。“三农”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八亿农民种粮不纳税,几千年的农林特产税去掉了。


  90年代县委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油煤强县、果菜富民、开放带动、项目支撑。到2000年调整了思路,按照“油煤化工强县,果菜烟畜富民、项目支撑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带领全县人民发展经济,走上了文明富裕之路。到2005年,全县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13元,较上年净增317元,增长17.7%。主要经济指数多年来完成最好,增长最快。全县苹果上树4.05万亩,实现了30万亩基地县建设目标。大力推广“四大技术”,全县苹果总产10万吨,较上年增长3.3%。产值达1.6亿元,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坚持大棚、弓棚、露地菜“三菜并举”,全年新建和恢复大棚3012座,大棚累计达到7071座;建成弓棚5011座,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解决了居民吃菜难和贵的问题。到2017年,全县苹果挂果30.5万亩,产量56.85万吨,优果率达85%;蔬菜种植3.82万亩,其中露地菜2.96万亩,总产10.5万吨。粮食播种9.5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豆类1万亩、水稻0.7万亩,总产3.6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016年就达到11134元,比上年的10282元增长8.29%。在几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自2007年7月县委成立富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以来,新农村建设便成了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一。2018年,县乡全力抓好了20个示范村的建设,完成投资3013.43万元,沥青硬化街巷道5.05公里,砂石硬化街巷道59公里,砌修排洪排水石渠19.34公里;硬化绿化广场6个8867.4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11个村,栽植各种绿化风景树21708株,绿化面积8307.6平方米;新建活动场所4处54间,解决人畜饮水6个村,铺设输水管道1162米,完成自来水入户325户。


  到2017年,新农村建设即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抓好5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民居改造工作,重点抓了固险村、南村、田厢村、东桐村、药埠头村、新民村、袁家村等,完成总投资2160万元,其中900万元完善提升51个“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86万元用于7个重点村的建设,完成硬化街巷道28350平方米,修砌排渠7400米,新建广场61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4盏,栽植各种绿化树9600株,绿化10500平方米,外墙粉刷56000平方米,新修围墙5400米,绿化村庄100个,种植绿化带17万平方米,栽植各种绿化苗木20多万株。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平方,村村通电、通路、通水,三通一平出现在现实生活之中。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农村到处莺歌燕舞,一片迷人的景象。2014年富县获得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县。这种殊荣来之不易,是经过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珍惜!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富县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热气蒸蒸的大好形势。农民精神越来越愉悦,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二、教育医疗


  我参加工作就在教育战线,那时的教育现状和四十年后的今天相比非常落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是教师上课的“三大件”。讲课时要在黑板上反反复复写字,不够写了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节课下来,老师的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了粉笔灰,很多老师的手指都因此受了伤。操场的体育器材也只有简单的篮球架、乒乓球台、单双杠和跳绳,哪像现在的学校、设施和环境: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公寓楼、师生食堂都建设完好、设施齐全,学生、教师的生活起居非常舒畅。地面操场变成水泥地面、塑胶跑道。教学设施也全都现代化,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上课的“三大件”变成了投影仪、电脑、多媒体。上课只要鼠标轻轻一点,资料应有尽有。学校也注重了对体育、音乐等项目的训练和培养。上课方式的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小组更是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教育事业经历了四制改革,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双高双普、课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使富县教育的现状较四十年前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医疗卫生领域更是独树一帜。从最初看病的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液分析仪”;从“赤脚医生”到顶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超级医院”;四十年沧桑巨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全民共享医疗成果,每年免费对农民进行体检,这是历朝历代无法比拟的。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赤脚医生制度,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法宝”。到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依据,并逐渐解体。以“赤脚医生”闻名的中国模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指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显著下降。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建立覆盖全体城镇职工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标志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开始,也是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开始。


  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


  到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提高到450元,医保药品目录新增375个,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覆盖10.5亿人,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医院的硬件设备样样都有,病房设施齐全,住院时感到家的温暖。


  总之,四十年来逐渐解决了农民、城镇居民“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城乡居民感受到国家的变化与强大,享受到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好处;智能化时代已进入到医疗卫生行业当中。我们特别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变化。


  三、交通电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富县的公路铁路建设加快了速度,成为北接宁、蒙,东连山西,西连甘肃,南接河南、四川的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四通八达,210国道、309国道、包茂高速、青兰高速、高铁、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并且在各乡镇都设有高速路口。


  政府加大建设投入,仅2005年实施的县乡公路建设总投资达5000多万元,完成县乡公路建设639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投资3762万元,完成通村砂石路13条199公里,分布11个乡镇,大大便利了农村间的交通运输。到2017年,加大了公路建设投资,提高了路面等级质量,保障了车辆的安全运行。总投资10087万元,完成14条309公里水泥路铺设。农村公路养护总投资659.7万元,完成14条252.8公里的维修改造。完善通村公路设施,投资504万元,完善公路设施项目51.49公里。目前,全县拥有城市公交车14辆、出租137辆,年运送旅客56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04万/公里;客运车67辆,货运车39辆,并通过严格管理,全县客货运户违章经营、安全事故明显减少。过境国道210和309国道的养护也得到加强,隧道、桥梁、涵洞等都得到加固维修。便捷的交通,为人们发展经济、出行带来了好处。每年产出的苹果得以迅速运往全国各地,拉动了经济。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富县的交通运输尚且如此发达,全国就更不用说了。1997年全国公路里程达到122.64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33.62万公里,到1996年底,全国已是县县通公路,有97%的乡镇和83%的行政村通了公路,有95%的乡镇和74%的行政村通了客车。1997年我国公路客运量达1204583万人次,是1978年客运量的8.1倍。公路的飞速发展、公共汽车的迅速普及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全国人口流量和社会结构升级,让人们更憧憬远方,更方便回乡,解决了以往人民出行难的问题。


  我国的铁路建设也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网络四通八达,火车多次提速扩张。过去我们乘火车去西安几乎得一天时间,现在仅用两个多小时。如果坐动车那更快。去西安看病办事,一天可以往返。2007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H动车组列车横空出世,不光在国内铁路运输中大放异彩,在国际市场更是广受欢迎。成为一张绚丽的中国名片。


  在新世纪同样引人关注的是蓬勃发展的民航事业,坐飞机出行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八九十年代,是少数人的奢侈交通方式,而如今坐飞机出行已是寻常百姓事,大量的中国人还乘坐飞机飞往全球各地去旅行。


  除此之外,全国城市的地铁发展、共享单、网约车等新型行业发展迅猛,民众出行方式更多样、更便捷。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寻常百姓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上的实际状况。


  再说电信,四十年间,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了人民生活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收到一份家书,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总有一种迫不及待地拆开来阅读的兴奋。因为这几乎是那个时代,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尽管电报在80年代初是鼎盛时期,但价格按字数计算,非常昂贵,寻常百姓没有急事一般不会使用。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会到邮电局发送电报。那时收到电报非喜即忧,准是大事。1981年国家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开放政策,从此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可能。常见的就是那种转盘式电话,由于安装及电话的费用昂贵,只有在城市,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才可能见到。一般老百姓要打电话,还是要去邮电局指定的地点使用公用电话。1983年上海开通了国内第一家寻呼台,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及联络速度。那时腰上别个BB机,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BB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80到90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缓解了排队使用电话现象。BB机一响,立马奔到公用电话亭回电话的情景是许多60后、70后难忘的记忆。90年代,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家庭用固定电话开始真正进入到百姓家,并慢慢普及。几乎同时,“大哥大”移动电话也在90年代初闯进了人们的生活。但因费用昂贵,“大哥大”似乎只是成功人士的专利。90年代中期,随着黑白屏数字手机的出现,由于其价格相对亲民,携带方便,功能增加的原因,逐步取代“大哥大”真是进入到百姓个生活中,移动电话的适用人群得以进一步扩大。进入21世纪,各种手机频频亮相,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城乡。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QQ、MSN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视频聊天,即使是远在天涯海角也能近在咫尺地交流。如今,随着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越加丰富了通讯工具的功能: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几乎都超出了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它是四十年前人们都无法想象的未来。就连买菜、吃饭、购物都用二维码扫一扫支付。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中国力量震撼世界。总之,想想这些年吧,柯达胶卷被数码相机取代了,索尼随身听被CD机取代了,CD机被MP3取代了,地图被GPS系统取代了,诺基亚手机则被苹果手机取代了;网约车以更便利的优势,渐渐取代出租车,被大众接受。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让我们享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心里无比快乐与自豪。


  四、衣食居住


  我是经历过从农村到城镇,目睹过大人小孩、农民干部的穿衣、吃饭和居住环境的。70年代到80年代间,所有人身上的衣裤皆以蓝黑灰绿为主要色调,样式也非常简单。男人以灰色中山装或解放装为主,间或有中式白色上衣;女人则以小翻领列宁装为主。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很少有别样装束。而且穿着多年,稍显陈旧的为多数。过去的家庭穷,兄弟姐妹多,弟妹们基本没有新衣服穿,都是哥哥姐姐长大了退下来的旧衣裤,再穿到他们身上。曾记得,我结婚时托人从北京买了一套西服,穿上去上班,受到单位领导的指责“你是妇女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怎么还穿西服,快换了吧。”我吓得再没敢穿那套西服。现在就大不同了,从几个月大的婴儿,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再到老年人,服装花色、款式、面料都呈现多样化、不拘一格。服装的作用不但是过去讲究的“换季”,为了凉快或是保暖,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示。现在你走在大街上,即便是乡村的巷道上,你看到的男人女人、老老少少、穿戴着装可谓一条亮丽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驻足欣赏,羡慕不已。而那些来来去去的人们,得意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着装上的变化,让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至于人们的吃喝,你如果在早餐或者午餐、晚餐时在街上走一回,特别是餐饮业集中的街道或巷道,各餐饮店供食品不一,餐饮者可根据个人嗜好选择进餐。好像大饭店的自助餐一样自由,即使不愿吃“饭馆”的,也可以随处买到蒸馍、油条、白吉饼或鲜面条带回家,自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在各大超市,有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时鲜蔬菜和外地的大米、面粉,顾客可以随心选择、应有尽有。过去下班回家要“生火做饭”,乌烟瘴气的,熏得人眼都睁不开。现在的小孩子几乎不知道什么叫“生火做饭”,只要插上电源或打开燃气灶,就可以煮饭炒菜了。相比四十年前又不知好了多少倍,我是深有体会的。妇女的家务劳动也极大地减轻了,再也不用忙着缝衣、做鞋、蒸馍、擀面,有花式多样的成品、食品、商品可供选择,解放了妇女的劳动力。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住房经历了从福利分配到个人消费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制,绝大部分城镇居民的住房是租赁单位或房屋管理部门的(当然农民是住自家的祖传宅院)房屋,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祖传的房屋。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从以前的瓦房向平方、楼房、公寓、别墅等发展。过去四代人住在一个小院里,房屋是土木结构的,院里还养着鸡、猪,厕所在一个角落里,夏天苍蝇乱飞,臭烘烘的。这是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经历过的。而现在,城镇、农村高楼林立,整洁卫生,很多人都住了进去,享受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便利。新农村建设也改变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就拿县城来说,修建了东、西山公园供居民爬山锻炼;开元寺、腾鹿广场、政府广场供大爷大妈散步、跳广场舞、休闲娱乐;彩虹桥夜间璀璨夺目、流光溢彩。一个小县城品位的提升,让人民乐在其中。富县还获得了省级文明、卫生、园林县城的荣誉称号,正向国家级迈进呢!


  总之,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国家愈加强盛、民众愈加富裕。毛泽东主席让人民站起来了,小平同志让我们富起来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让中国强大起来了。人民因安居乐业而欣慰,也因国家强盛而自豪。我们将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新时代属于每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早日实现梦想的步伐!”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余热。


  祖国,我为你祝福、为你祈祷、为你骄傲、为你自豪。我爱你——中国!


上一篇:回忆宝塔区农村改革

下一篇: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坚定不移跟党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