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百日学
1985年:百万大裁军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6月4日,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减少员额1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十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裁军,这个在国际上吵嚷了多年而不见成效的话题,1985年,在中国付诸行动了。
作出裁军这一重大决策,是基于中国对国际形势判断和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个转变,是中国的对外政策。
“过去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只要坚持这样的判断和政策,我们就能放胆地一心一意地好好地搞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坚定地表示“:现在就是要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就这么一个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在这个国际国内大局下,部队现代化特别是“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任务十分紧迫。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军队总人数逐年减少,到1958年降到了最低点,整个军队比较精干。但是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军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由于“需要就是编制”错误思想的指导和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弦绷得太紧,人民解放军几乎到了臃肿不堪的地步,军队总人数达到战争时期的最高额。
从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中,邓小平就军队消“肿”问题,大会讲,小会讲,集体谈,个别谈,据不完全统计,多达数十次。直到1984年11月军委座谈会上,他郑重地提出了思考多年的精兵思想:在军队几次整编的基础上,再裁减员额100万。这对全军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邓小平说,“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改革的主要办法大体上是撤、并、降、交、改、理等。
“撤”,就是成建制地撤部队,包括撤军、撤师等;
“并”,主要是合并机构,像大军区合并、院校合并等;
“降”,则是指降低有些单位的机构等级和压缩其规模,如兵团级、军级机构压为军级、师级等;
“交”,是将部分属于政府职能的机关部队,如县市人武部和内卫部队等交给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改”,是对有些保障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部分干部职务改用士官或兵等;
“理”,则是指调整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1985年五六月间,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
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支持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要主动帮助解决好部队干部、职工的安置和精简整编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7月1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指明了精简整编的方针原则:
一是既要坚持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继承过去好的传统,又要不断研究、探索现代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新路子。
二是要实行精兵政策,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三是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武器装备和提高人的素质上,并实行科学的编组,使人和武器装备更好地结合起来。
四是既要使我军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又要使我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7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尊重爱护军队积极支持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深刻理解军队进行改革、精减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认识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造成尊重、爱护军队的良好风尚,并从各方面大力支持军队的改革和建设。
1985年,我军陆军部队的建制单位撤销了四分之一。特别是那些有着几十年光荣历史、具有赫赫战功的部队,一下子撤销了番号,不论是对军委决策层,还是部队的广大指战员,确实是于心不忍、于心不快。但人民军队是好样的,战争年代指到哪儿打到哪儿,和平时期党叫干啥就干啥。
经过军民齐动员,上下共努力,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