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史宣传 百年党史百日学

百年党史百日学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中国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这也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防科研领域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做出了对共和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
  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氢弹原理突破,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半,而中国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是一个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速度!而这一中国速度背后,是众多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斗与拼搏。
  正是由于科技人员心中时刻惦念着民族的强盛,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才得以步履矫健。如果说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还有苏联专家起了一些引路作用的话,氢弹研发则完全是“白手起家”。
  1960年12月的一个早晨,物理学家黄祖洽来到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对他说:“今天叫你来,是要告诉你部党组的一个重要决定。为了早日掌握氢弹技术,我们要组织一个轻核理论小组,先行一步,对氢弹的作用原理和各种物理过程、可行的结构进行探索研究。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啦!你原来那个组叫47组,这个轻核理论组就叫470组吧,要特别注意保密。”就这样,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一群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秘密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1961年初,于敏加入氢弹探索的行列。这对他来说,是又一次改行。1951年,于敏从北京大学分配到原子能研究所。他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改变自己追求了几年的量子理论研究,从头学起,去搞原子核理论。10年刻苦研究,于敏发表了专著、论文20余篇。钱三强评价说,于敏“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现在于敏又要从一个基础性很强的科研领域,转到氢弹原理这个应用性很强的领域,但他很快就展露出了新的才华。
  探索者的队伍不断扩大,最多时达到40多人。这期间,钱三强又委派黄祖洽兼任九所物理理论部的部分工作。紧张的工作、连续的失眠使黄祖洽得了高血压和疲劳综合症。一篇又一篇论文交到钱三强手中,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山头被科学勇士攻克。4年中,黄祖洽、于敏和同志们提交研究成果报告60余篇,对氢弹的许多现象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切准备就绪。……震动世界的时刻来到了。”1967年6月17日上午8点20分,由徐克江机组驾驶的轰六甲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一个降落伞。伴随着一声巨响,“骤然间,闪光万丈,碧蓝天空涌现出一个烈焰翻腾的大火球,一个蘑菇形状烟云上升。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实测当量330万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
  氢弹技术的突破,实现了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是由于科技人员心中时刻惦念着民族的强盛,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才得以步履矫健。在氢弹爆炸成功的同时,中国政府重申:“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上一篇:1966年: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下一篇: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