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史宣传 百年党史百日学

百年党史百日学


 

1991年12月15日,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秦山核电站的建成,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核工业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我国就认识到了开发核电的必要性。早在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十分关心我国核电站的建设。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正式提出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核电产业——“728”工程(即后来的秦山核电站工程)随即启动。在工程研究开发任务启动时,也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在极左思潮的笼罩下,科技人员根本不敢提借鉴国际核电经验的问题,怕被扣上“洋奴哲学”的帽子。这样“闭门造车”,进展十分缓慢。在这样的环境下,核电事业发展并不顺利。1974年4月12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中央专委会会议,审查二机部一座核材料生产工厂的建设调整方案,并讨论清华大学的试验性核电站工程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周恩来主持召开的最后一次专委会议。这次会议审查批准了上海“728”工程的建设方案。在这次会议上,他一再告诫:“要想到二十一、二十二世纪,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他关心的不仅是核武器,他的目光更远大,已经考虑到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用核能来解决电能不足的问题,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1981年1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核电站工程上马,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1982年11月,国务院再次批准了工程选址浙江省海盐秦山的方案,中央主要领导在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时指出:核工业部应当成为煤炭、石油以外的第三能源部;陈云在材料上批示:不管广东的核电站谈成谈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不能三心二意了;张爱萍批示:请转告核工业部的同志们,现在就要看他们的了,要像搞第一颗原子弹那样,埋头苦干,下决心干出样子来,我期待着秦山核电厂放出万丈光芒。
  秦山核电站坐落于海盐县秦山双龙岗,面临杭州湾,背靠秦山。这里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又靠近华东电网枢纽,是建设核电站的理想之地。1983年6月1日,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终于破土动工,正式启动了原子能和平利用,造福人民的进程。与此同时,中国国防科技领域中的核工业,率先开始了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历史性战略转变。
  1991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己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发电并网成功,虽然发电量并不大,但取得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核电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国核电业引进加国产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它的建成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结束了新中国42年来无核电的历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有能力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国外核电专家评论说,在今后核电市场中,中国将是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秦山核电站于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1995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秦山核电站在自2002年至2005年的第六、七、八个燃料循环内,分别连续满功率运行331天、443天和448天,连续三次刷新国内核电站运行的最好纪录。作为原型堆能够达到此记录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在2002年WANO性能指标综合指数评价中,秦山核电站提前达到世界压水堆核电站的中值水平。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十四年来,安全稳定运行业绩良好,截至2005年12月15日,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秦山二、三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滚动资金。秦山核电站满功率发电后,每年可向华东电网(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成为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上一篇:1990年:健全并严格民主生活会制度

下一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