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史研究 口述历史

口述历史

  终于有了幸福美好的今天


  薛天定


  作者简介:薛天定,宜川县离退休干部。


  我是从基层乡镇入伍,到县上部局级岗位离休的行政干部,现年85岁。


  经历了农村、城镇人民艰苦生活改变的过程。初入伍时,还是民主革命阶段,怀着推倒压在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愿望,参与了农村土地改革,把地主占有的土地,分给农村缺地、少地的农民,维持一家一户的小生产。1953年贯彻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决议,在农村广泛组织了互助组,并在全县试点建立了曙光、火炬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随后全县农村都成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城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股金付息,变同行是冤家,为同行是一家。大张旗鼓向人们宣传社会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吃穿不发愁”的美好社会。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人们有了崇高理想和向往,热情奔放生产经营积极性空前高涨,使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1958年头脑发热,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成高级社,接着就以乡镇为单位组成人民公社,掀起国民经济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极左思潮指导下,提出“超英赶美,为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口号,全民大炼钢铁。农民放下成熟的庄家不收,谷物豆类角夹裂开,棉花开絮拉下一地,农民却要组织起来上山入沟采矿石炼钢铁。群众气愤地说“豆角放炮哩,棉花吊孝哩”损失很大。村村办起公共食堂,队里粮食不够吃,挖陈粮硬撑着,吃饭不要钱。欢呼进入共产主义,高喊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浪费相当严重。所谓鼓足干劲生产,只是一个口号,实际生产队实行工分制,个人看不到眼前实物利益,二三靠老六,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低下,收获并不很多,一个劳动日的工值,年终结算只有几角钱,年终口粮,每人不过二三百斤。社员懒洋洋并不担心地说:“够不够三百九,咋们没有国家有”。


  幻想着政府补贴,使60年代初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城镇人口大人每月定量供应27.5斤,粗粮占百分之七十,细粮面粉只有百分之三十,还得提早到粮站门口排队,凭粮本或粮票购买。国库空虚精减干部,下放家属,压缩城镇人口根本无力补贴农村。政府派干部下去组织群众用玉米秆熬淀粉,上山去打树籽充饥。谷糠、荞麦、衣子拌点玉米面粉,就是可以下口的缠骨垒,玉米芯压碎沾点面捏团蒸出来就是馒头。


  因当时的度荒政策,就是“低标准,瓜果代”。人粮不够吃,牲畜乏瘦死亡现象严重,不能使役,人们不得不用䦆头去掏地,社员记起当初宣传的社会主义社会,讥笑着说:“耕地不用牛,是人掏哩,点灯不用油,是黑摸哩”。可那时候还意识不到这是道路和策略上的问题,继续进行所谓社会主义教育和四清运动,直到以后更加极左路线的文化大革命,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硬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国民经济跌到崩溃边沿,过着极端贫困生活。


  革委会成立以后,粮食成为各级领导关心的问题,组织调粮车队南来北往运送粮食。延安地区领导,打电话问子长县领导为什么没来开会,回答:“车辆紧张”就是说没有坐上车,地区领导说“怎么还是吃粮紧张”成为笑话。周恩来总理来延安看到如此贫困状况,十分痛心地提出“三年农业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指示,并让重温建国后毛主席给延安儿女的复电。振奋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大搞粮食生产,提出粮食亩产过黄河、跨长江人均生产千斤粮战斗口号。为了千金粮的生产指标,大搞农田基建,大种高粱玉米高产作物,修梯田、打坝埝,杂交种子、肥一万,使干部牢记的要务,与群众同甘共苦一起奋斗。但是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的约束抑制着人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热情。干部群众虽然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汗流浃背,仍然改变不了贫困面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优势互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成为宗旨,允许和鼓励私有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同时并举,这才扭转了历史乾坤,短短二十来年功夫,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为吃饭穿衣问题而发愁,再不愿意去住黑暗的窑洞和窄小的砖瓦房,再不用点油灯照明,喝水到井上担挑,而是真正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没粮了不用再去粮站排队,打个电话优质面粉一袋送上了楼,水、电、气缴费买了卡输上一按开关,水能流出来,灯能亮起来,火能冒上来,生活过得十分方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政策,落实了习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最高指示。


  农村也走出了过去自给自足生产模式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不是自己需要什么种植什么,而是什么经济价值高,就培育什么,用作物得到的货币,买回自己生活需要吃穿用品。负担从过去农业支援发展工业时期,要缴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的沉重中走出来,得到现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支持。皇粮、农税全免,支农惠农政策扶持补贴实施改种粮食作物。为经济价值较高的苹果、花椒等经济作物,有些聪明人通过电子商务把产品远销沿海、国外,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年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显著改善。过去人老几辈住过的靠山土窑、泥基土窑、砖窑、瓦房变成了现在钢筋混凝土建成宽敞明亮的平方。村子里建起了公园、广场,家家也都用上了电灯、电话、自来水。有些城里人也到农村消闲避暑。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基本消灭。


  今年九月下旬,党刊杂志征集国庆寄语,我欣然提笔书写了这样几句,“迎接建国68年华诞,内心感慨万千。从温饱问题而奋斗的过去,到幸福美好的今天,皇粮农税全免,务工经商任选,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共享繁荣,公共设施到处有,学校教育不收钱,和谐社会人称赞,“五位一体”建家园,爱祖国,爱人民,爱我中华永向前,喜看两个一百年,要为人类做贡献。”表达了经过几十年折腾努力奋斗,终于有了幸福美好今天的感激心情。


上一篇:话说吴起教育

下一篇:天翻地覆慨而慷 ——从交通的变化看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