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延安红色地标

延安红色地标

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村。

王家坪革命旧址(图1)

                                                        王家坪革命旧址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军委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也是军总部队从1937年8月至1947年 3月的驻地旧址以沟为界沟西是总参谋部大院,沟东是总政治部大院。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这里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坚持了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解放粉碎了国民党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旧址包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旧居,军委礼堂、军委会议室、军委政治部会议室、侨联址、桃林公园,以及日本共产领袖冈野进(野坂参三)旧居等。

王家坪旧址是延安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址展示了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进程,并且展示了人民军在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旧址陈列和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和中国革命、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阶段的许多具有见证价值的历史文物。


历史事件:

最后撤离延安


1947年3月初,为了粉碎蒋介石匪帮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于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延安军民开始了紧张、镇定而有秩序地转移和坚壁清野。

12日早晨,延安突然响起了防空警报。一群敌机窜入延安上空,冲着党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毛主席住地王家坪低空扫射,轮番投弹,由王家坪到兰家坪的河滩里留下了许多弹坑。一颗炸弹落在距主席住处不远的地方,弹皮飞来,打掉了主席院里那棵大树上的一块皮。情况如此紧张,毛主席仍然像往日一样,坐在窑洞里看文件。同志们劝他赶快到防空洞去,主席却不在意地笑着说:“不要紧,窑顶这么厚!”
    正说着,警卫班的一个战士从外边捡来一大块弹皮,匆匆走到主席面前,让主席看,连连劝主席到防空洞去。毛主席接过弹片,在手上掂量着,风趣地说:“嗬,这个很好啊,可以打两把菜刀使用!”主席看罢,又继续工作起来,好像眼前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似的。
    在陕甘宁边区这块红色土地上,蒋胡匪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极大的代价。3月16日,敌人窜到了距延安仅九十余里的南泥湾一带。同志们都劝主席早点离开延安。可是主席却兴致勃勃地谈起警卫团用机枪打落两架敌机的事情,并让给警卫团送两头肥猪,奖励他们。当同志们再次请主席早点离开时,主席说:延安的老百姓还没走完,敌人还没到门口,等敌人到了门口,再走也不晚。敌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敌人走一步,我们也走一步,敌人到这条沟,我们到那条沟。说罢,又开始了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3月18日,敌人窜到延安城南三十里铺,“便衣”已经到了七里铺。警卫团的同志担心着主席的安全,着急得心如火燎,再次来请主席赶快出发。主席却从容地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一人半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有什么可怕的?
    18日下午4点,敌人的先头部队已接近延安城。主席还是那样安静地办公,批阅文件和电报。傍晚,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往日延河两岸坡上迤逦的灯火已经消失, 只有王家坪主席住的窑洞里,还亮着灯光,人们多么焦急地希望主席赶快起程啊!

这时,周副主席来请主席动身,主席说:好吧,吃罢晚饭再走。敌人要来延安,就请它来吧!我们把窑洞打扫干净,把东西放整齐,让胡宗南知道,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

吃过晚饭,已经快7点了,主席这才走出窑洞,望了望朦胧暮色中的延安城,关切地问身边的同志:“老乡们和机关工作人员都转移了吗?”
    “都转移了!”大家齐声回答。
    主席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又望了望巍峨的宝塔山,然后便从容地上了汽车,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
                         (选自《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


延伸阅读: 

毛泽东“劳动大学”

 

多少年来,延安人民一直传颂着伟大领袖毛主席送儿子上“劳动大学”的故事。

那是1946年2月,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同志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延安。一天下午,岸英来到王家坪。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身着朴素而整洁的列宁装;高高的个子,浓黑的头发;方方的脸上两只大眼睛明澈透亮,显得聪明而英俊。他是特地来向爸爸汇报在国外学习情况的,所以心里特别激动。

这时,和煦的阳光,驱散了初春的寒气。毛主席和岸英对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正在亲切地交谈着。

主席笑着问:“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书吗?”

“经常读,”岸英回答。“读过《红楼梦》、《水浒》,还有鲁迅先生的作品…”

主席点了点头,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说到这里,主席停顿了一下,脸上流露出郑重而严肃的表情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送你去好吗?”
    “好,很好!”岸英很爽快地答道。
     听了岸英的回答,毛主席满意地笑了。最后,主席指着旁边的几个同志对岸英说:“这些同志,都参加革命好多年了,在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以后也要多向他们学习。”上“劳动大学”的事就这样决定了。
    岸英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周围的同志。
    “到哪个‘劳动大学’?”大家十分好奇地问。

岸英说:“爸爸决定让我到农村去参加劳动,从开荒下种直到收割打完才回来。还要自带行李、口粮和种子……”他完全被一种新的生活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说着。
    忽然,他转换了口气问大家:“农民睡觉时都有褥子吗?”

有个同志说:“没有。”

接着,他又问了许多农民的生活情况,最后说:“我的褥子不带了,否则,在农民家里显得特殊了,爸爸会批评的。

不几天,岸英背着被子、小米和菜籽要去吴家枣园上“劳动大学”了。临走时,毛主席把自己打过补丁的一套灰布衣服给他

穿上,一再嘱咐他到了乡下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

过了大约1个月,毛主席住的院落周围的树木已新叶泛绿,春花怒放了,随着暖风,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清香。

岸英同志抽空赶来向爸爸汇报这一阶段的学习收获。人们开始几乎有点认不得他:身穿一套旧灰布衣服,头上扎了一条白羊肚手巾,完全是一个地道的陕北青年农民!大家再仔细地打量他面孔晒得黝黑,手上起了厚茧,身体比以前更壮实了。  

岸英同志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农村,他处处拜农民为师,和群众打成一片,刻苦地锻炼自己。一开春,变工队冒着刺骨的寒风抓紧开荒,岸英总和队员们一起,从早干到晚,忙个不停。村长郝光华和变工队员们怕把他累坏了,都劝他少干些。可是,岸英笑着说:“我是来跟你们一起劳动,向叔叔们学习的,怎么能特殊呢?”他看大家手上都有厚厚的茧子,便说:“我也要锻炼得和你们一样。”
    刚开始刨地,由于没有掌握使镢头的技术,只能一边抡镢,照直前进,很吃力,加上用力过猛,没多久,岸英不但累得满头大汗,手上也打起了血泡。但他不吭声。血泡磨破了,鲜血染红了镢把,大家发现后,心疼地问他:“手疼得厉害吧?他笑笑说:“不妨事!”说罢,就用手帕把手一裹,又干起来。大家一再劝他歇歇再干,他却诚恳地说:“我年轻,需要好好磨炼磨炼。”

在贫雇农的关怀和教育下,他不仅学会了刨地、点籽、拿粪、犁地等主要农活,而且了解了农村的许多社会情况,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选自《毛主席在延安的故事》)


 


上一篇: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